手機廠商血戰2022:押寶新技術,等“起飛的豬”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雷科技Ieitech

回顧即將過去的2022年,智能手機行業雖不能說“波瀾壯闊”,但也足夠精彩。在這一年裡,頭部手機廠商之間的“旗艦鬥法”依然層出不窮,而在另一關鍵賽道“摺疊屏”上,主流廠商輪番出招,推動着產品以極快的速度進行更新迭代,短時間內將摺疊屏手機的普及進度向前推動了一大步。

此外,面臨不確定性因素增強的競爭環境,主流手機廠商並沒有局限在自己的舒適區內,而是積極尋找新的突破點。這其中,小米的造車大計有了新進展,OPPO也確立了“三大核心技術”的發展路線,vivo、榮耀進一步完善周邊智能生態,打造體驗軟實力……借科技、生態為跳板,手機廠商們向行業和消費者展示了跳出智能手機局限的全新思路。

綜合而言,2022年的智能手機行業無論是產品層面還是企業動態層面都出現了不少可能會影響未來市場格局的新變化,按照蝴蝶效應的思路,或許未來幾年的座次變化,就在今年已經埋下了種子。

硬件升級帶來新看點:軍備競賽跑步進入新時代

從硬件角度看,2022年可能少了一些激動人心的創新,但原有功能的體驗提升卻是非常明顯。從芯片到影像到周邊配置,2022年的智能手機明顯經歷了從“有”到“更佳”的體驗變化,拍照能力更強、充電速度更快、屏幕素質更好都是客觀事實,尤其是芯片整體功耗的優化,讓2022年的智能手機綜合競爭力上升到更高的層次。

核心硬件部分:自研芯閃耀,高通、聯發科大戰白熱化

今年2月,OPPO帶來首顆自研NPU芯片馬里亞納MariSilicon X,並率先搭載於Find X5系列身上。在如今計算攝影、計算音頻,萬物都離不開AI算力的時代,誰家產品的算力更強,就意味着它能處理更複雜的任務,而且效率更高。

MariSilicon X採用6nm製程工藝打造,算力達到18 TOPS,趕超iPhone 13 Pro Max上搭載的蘋果A15芯片。有了它加持的Find X5 Pro,實現了芯片級的4K夜景視頻/HDR視頻/4K極夜視頻和APP相機增強等功能,拍照對焦速度和降噪能力獲得大幅提升,實質性地增強手機影像實力和夜景表現。直到此刻,華為、小米、OPPO、vivo均有了屬於自己的芯片,手機市場也從比拼“馴龍技術”,逐漸向比拼“核心硬實力”方向轉移。

 (圖片來源:OPPO)

今年手機市場最振奮人心的消息,還是高通驍龍8+ Gen1處理器的發布上市。從三星4nm轉移到台積電4nm后,芯片的功耗表現得到全面提升,性能也比前幾代更強、更穩。7月4號,搭載驍龍8+ Gen1的小米12S系列發布,更強的處理器及影像系統,幫助小米挽回上一代的口碑。而驍龍8+ Gen1不僅拯救了高通,也幫整個手機市場止住暴跌的頹勢,這顆芯片在下半年有着極佳的口碑,很可能也會成為明年的次旗艦“神U”。

雖然小米在發布會上沒有着重宣傳,但小米12S Ultra身上其實還藏着不少東西。有博主發現其主板上藏着一顆疑似“澎湃C2”的自研芯片,還搭載了小米自研充電芯片澎湃P1,以及一顆全新的電池管理芯片G1。其中P1和G1雙芯配合,增強了手機的快充體驗,延長了電池的壽命,解決當前智能手機續航焦慮的痛點。

 (圖片來源:小米)

在今年9月舉行的未來·影像行業峰會上,小米高級副總裁曾學忠透露,下一代AI-ISP芯片(即澎湃C2)會在C1的基礎上有大幅提升,將從多維傳感、AI賦能和影像互聯等方面進行思考,相信它能進一步提高小米產品在影像層面的表現。

在11月vivo舉行的雙芯影像技術溝通會上,vivo則直接帶來了第二代自研影像芯片V2,採用全新AI-ISP架構,並對片上內存單元、AI計算單元、圖像處理單元進行升級,在多個層面上增強產品的影像實力。12月,OPPO在未來科技大會上,也發布旗下第二顆自研芯片馬里亞納 MariSilicon Y,定位是旗艦藍牙音頻Soc,主要用來增強藍牙音頻體驗,讓藍牙耳機產品能獲得更佳的聆聽和使用感受。

(圖片來源:vivo)

從三家的動作中能發現,小米和vivo更看重影像技術的提升,有了上一顆芯片的研發基礎以及成功經驗,並融合自己在影像上新的理解,有信心將芯片的性能提高一個層次,由此帶動整個品牌影像實力的升級。而OPPO則更偏向於全線發展,不僅要增強影像,也希望能提升藍牙音頻等其他方面的用戶體驗,最終打造一款真正的全能旗艦。

11月中上旬,聯發科和高通相繼發布了天璣9200、驍龍8 Gen2兩顆全新的旗艦芯片,而新機也是緊隨其後發布上市,提前揭曉了2023年的安卓手機之戰。從目前新機的表現來看,兩顆芯片在性能、功耗上都比上一代有所提升,且引入全新的移動光追技術,將遊戲體驗拉到新的高度。或許,這能讓2023年的手機市場發現一些變化,很值得期待。

 (圖片來源:高通)

回看2022年手機芯片領域的發展,只能用“百鳥齊鳴”來形容。小米、OPPO、vivo逐漸補齊自研芯片上的短板,高通挽回前兩年的頹勢,聯發科繼續奮勇衝擊高端,大家都取得階段性的成效。天璣9200和驍龍8 Gen2的出現,已經給明年的手機市場開了一個好頭。有一塊好芯片打底,明年的手機應該不可能會差,希望各大廠商能在此基礎上秀出更多絕活,讓手機市場迎來新的春天。

關鍵硬件部分:影像能力全面提升,三大廠站在同一起跑線

自從2018年華為推出P20系列后,旗艦手機的戰場就從性能轉到了影像,而作為重點方向,2022年手機影像領域也湧現出一大批新技術。

2022年2月,OPPO宣布與知名相機品牌哈蘇達成合作關係,並推出了支持哈蘇濾鏡及影調的OPPO Find X5系列;同年7月,小米宣布與徠卡達成合作,並推出了三款擁有徠卡影調的小米12S系列手機。

至此,小米、OPPO、vivo三家國內手機巨頭都有了聯名影像品牌,和知名光學廠商合作也成了手機廠商們提升產品影像能力的捷徑之一。手機廠商與光學廠商之間的合作無疑是一個雙贏結果,手機廠商可以從光學廠商那裡學到更多有關調色以及拍攝方面的心得,而光學廠商們也能通過與知名手機廠商的合作中得到更多的關注。

當然,左右手機影像體驗更重要的因素是硬件配置,只有出色的硬件加上不錯的軟件算法才能給我們帶來更好的影像體驗。而縱觀今年的手機影像市場,大底傳感器顯然成為廠商們的又一宣傳重點,隨着底層硬件的更新迭代,“大底傳感器”這一定義也正式和“1英寸”劃上等號。

2022年7月4日,小米12S系列手機正式登場,旗艦款型號小米12S Ultra搭載1英寸傳感器IMX989,成為2022年裡首款搭載1英寸傳感器的智能手機。同年11月,vivo X90系列登場,定位最高的X90 Pro+同樣搭載了IMX989傳感器,另外在2023年年初OPPO的Find X6 系列也將搭載同款一英寸大底,預示着智能手機影像對決正式進入到1英寸時代。

一英寸超大底傳感器的出現,不但大幅度提高了手機的進光量、虛化程度,不會像以前一樣一眼就會被別人看出這是手機拍攝的照片。最重要的是它再一次提升了手機影像的上限,讓手機的影像能力有了與專業的卡片相機相提並論的資格。根據雷科技的實測,搭載IMX 989的小米12S Ultra和vivo X90 Pro+在影像方面的表現已經超出了大部分消費者的預期,我們也非常期待在廠商們的調校下,這顆一英寸大底傳感器到底還有多少潛力可以挖掘。

就在小米12S Ultra發布一個月後,國產手機影像又迎來了一個新的里程牌,2022年8月11日moto X30 Pro搭載了一顆兩億像素的超大底傳感器,也終於將手機像素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根據雷科技的實測,moto X30 Pro的2億像素模式確實能夠帶來更加豐富的樣張細節,更利於後期處理。

不過高像素方案的缺陷依舊存在,過大的佔用體積和較長的處理時間註定其難以成為用戶主流的拍攝模式,但我們也不能憑此認為高像素方案的發展就一定是錯誤的,或許在2023年,會有廠商拿出更加合理的方案。

當然除了主攝硬件的提升,2022年的國產旗艦們在副攝上也下足了功夫,5000萬像素超廣角、6400萬像素潛望式長焦、5000萬像素人像鏡頭等等等等,讓旗艦影像手機們不再存在“副攝”和“湊數攝像頭”,讓所有攝像頭都能帶來主攝級別的拍攝體驗。

總結一下硬件方面的升級,國產手機們的硬件升級速度堪稱恐怖,一英寸大底傳感器讓手機真正有了與數碼卡片機對抗的基礎,豐富的焦段、素質不低的副攝也讓用戶擁有更加豐富的取景和拍攝體驗。

但我們也知道,受限於手機內部空間,傳感器尺寸不可能越做越大,如今基本都已經觸碰到天花板,但和消費者日益增長的拍照需求成了一對矛盾,手機上的空間有限,但是手機擁有比較強大的算力,所以在更先進的傳感器出現之前。通過計算攝影“算出來”的照片反而更容易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2022年3月,OPPO推出了馬里亞納MariSilicon X芯片,同年7月小米帶來了澎湃C2芯片,11月底時vivo也帶來了自家的第三代自研ISP芯片,至此三家手機巨頭都擁有了自己的ISP新品,能夠有效提升手機處理圖像時的算力,也能拉大自己與競爭對手們的差距。

例如vivo的V2芯片能夠實時降低畫面中的噪點,讓拍攝出來的照片更加純凈,再搭配vivo自研的夜景算法,能讓手機變身成“夜視儀”,而小米和OPPO所搭載的澎湃C2芯片和馬里亞納MariSilicon X也同樣大大提升了手機處理影像時的能力,讓智能手機能夠在計算攝影領域實現更多從前想做而做不了的事情。

如今我們討論“手機攝影”已不是單純地討論軟件或者硬件,只有軟硬結合、共同進步,才能讓影像效果更上一層樓,也能讓普通大眾邁入攝影的門檻,做到真正的大眾化。當計算攝影成為智能手機內卷的“新賽道”,預示着不同廠商間的貼身纏鬥尚未結束,爭奪戰仍然是一種常態。

可以預見的是,在2023年手機廠商會更加註重手機的影像能力,尤其是在這個硬件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的年代,影像可以說是最重要的賣點之一。至於會更注重硬件方面的升級創新還是加大計算攝影的介入程度,我們能做到的也只有靜觀其變。

周邊配置部分:快充競爭瘋狂“內卷”,全新通信技術亮相

硬件是手機的根本,不管軟件多麼強大,都要建立在硬件基礎之上。2022年,手機硬件迎來了不少更新,除了我們常說的芯片、影像,還有許多不被經常提起,但卻十分重要的升級。

疫情持續的前兩年,iPhone用戶飽受困擾,因為蘋果手機不支持指紋解鎖,但我們出行又必須戴着口罩,公眾場合想要玩手機,只能輸入密碼解鎖,甭提多麻煩了。

直到2022年3月,iOS 15.4終於加入了對戴口罩解鎖的支持。不過限於硬件原因,僅有部分iPhone支持。對於消費者來說,蘋果手機的3D人臉解鎖確實好用,但方便起見,還是加一個指紋解鎖最好。

65W左右快充技術普及后,30分鐘左右的充電時間能夠滿足絕大多數用戶的需求,因而對於充電功率的討論程度越來越低。120W快充技術發布后,充電功率更是被壓縮到20分鐘以內,或許用戶對更高功率的需求沒有那麼高了,可廠商從未停止對更高功率快充的追求。

2022年7月,iQOO 10 Pro全球首發200W快充技術,10分鐘即可充滿電。從120W提升到200W,體驗提升已不再明顯,但更快,自然更好。

(圖片來源:iQOO) 

在我們的常規認知中,似乎國產屏就是不如三星、LG等海外大廠,旗艦手機好像必須標配三星屏幕。我們不能否認三星、LG的領先,但過度小看國產屏幕,是對國內廠商長期努力的打擊。也許消費者不看好,國內手機廠商卻一直期盼着屏幕能夠崛起,因而不少手機廠商多年來一直在支持國產屏幕廠商。

2022年8月,Redmi發布拳頭產品K50 Ultra,用上了足以媲美三星的國產1.5K屏幕。該屏幕由華星光電和天馬微电子開發,經過雷科技實測,素質真的能夠追的上三星頂級屏幕。這塊屏幕的誕生,讓我們見到了國內供應鏈廠商追上海外老牌巨頭的希望,未來我們也有機會看到更多國產重要零部件應用在高端手機。

若問除了蘋果,哪個廠商的產品最配得上旗艦二字,華為是無法被忽視的名字。2022年9月,遲到了一年的Mate 50系列終於來了,與這款手機一同到來的還有衛星通信技術。無獨有偶,幾乎與華為同一時間發布的,還有蘋果的iPhone 14系列,且這一系列手機也加入了衛星通信技術。

(圖片來源:華為官網)

有趣的是,曾經華為放棄了堅持的劉海屏,但為了3D人臉解鎖,Mate 40 Pro只能使用左上角雙挖孔,而蘋果一直堅持劉海屏。結果到了2022年,華為思索再三,Mate 50 Pro重新使用劉海屏,蘋果卻有了新選擇——靈動島。至於靈動島好不好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靈動島支持的功能使用價值如何,每個人也有自己的看法,但不可否認,這是蘋果一次大膽的嘗試。

 (圖片來源:雷科技)

按照屏幕供應鏈諮詢公司DSCC CEO Ross Young的說法,iPhone 15系列將標配靈動島。Android廠商中,小米Civi 2也嘗試了類似靈動島的設計。當然Civi 2並不支持3D人臉解鎖,做成靈動島是為了實現前置雙攝,提升拍攝效果。

與處理器、相機的升級相比,這些硬件的噱頭沒有那麼充足,只有高功率快充值得拿出來宣傳。國產屏雖然素質提了上來,但國內消費者的觀念一時恐怕難以改變。作為消費者,我們並不需要那些唬人的噱頭,更需要這些能夠切實提高使用體驗的升級,以及看到國產供應鏈的崛起,讓國產手機不再受制於人。

摺疊屏手機部分:重新審視消費者,從“概念”回歸“日常”

從去年年底OPPO推出Find N開始,越來越多手機廠商開始進入摺疊屏手機的賽道,在此之前只有三星、華為和摩托羅拉三家主要廠商更新自己的摺疊屏產品線。而到了今年4月,隨着vivo X Fold正式發布,主要手機廠商中除了蘋果已經全部加入到摺疊屏的大戰之中。

vivo x Fold,圖/vivo

手機廠商的集體入局,一定程度上要歸因於摺疊屏提供了一種有異於常規手機的使用體驗,加之新技術更容易為智能手機帶來品牌上的附加值,這些都為品牌的高端化戰略提供一條合適的路徑。

但在手機行業,高端不能是陽春白雪。如果摺疊屏手機始終只是屬於一小撮人的小眾產品,結局只能是走向消失,“要麼垂類變大,要麼就消失”,基於手機行業的規模效應,盧偉冰針對遊戲手機的提醒同樣適用於摺疊屏手機。

而高昂的定價則是摺疊屏手機走向大眾的第一道門檻。手機廠商也明白,即便摺疊屏相關的研發成本高企,依然在不斷下探產品定價。

11月,華為推出旗下第二款豎向摺疊屏手機Pocket S,售價5988元起,相比首款豎向摺疊屏手機P50 Pocket的8988元直接下探了3000元,有SoC從驍龍888換到驍龍778G,但更重要的是摺疊屏技術的逐漸成熟和對市場定價的趨同。

余承東發布華為Pocket S,圖/華為

今年發布的兩款豎向摺疊屏手機——摩托羅拉Razr 2022和OPPO Find N2 Flip的起售價都是5999元,下探到6000元以下似乎成了廠商們的默契。

BOM物料成本更高的橫向摺疊屏也在給出了更低的定價。同樣在11月,榮耀發布了今年第二款摺疊屏手機Magic Vs,售價從9999元起降到了7499元起;小米MIX Fold 2的價格從9999元降到了8999元;華為Mate Xs 2也突破到萬元以下,2022年摺疊屏手機的定價迎來了一輪集體下探。

同樣在下探的還有重量。手機作為一種隨身攜帶的設備,今被天我們握在手裡使用的時間甚至超越了其他一切產品,但摺疊屏手機由於雙屏幕、鉸鏈等核心元器件的加入,重量自然超越了常規手機,在前期由於技術問題幾乎等同於兩個手機的重量,被普遍批評為“傻大黑粗”。

雷軍在8月的新品發布會上就指出,機身厚重問題是摺疊屏手機的“最後一公里”,然後發布了262g的小米MIX Fold2,在握持體驗上相比前代的317g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稍早前榮耀Magic Vs也將機身重量減少了32g,從293g降到261g。

所有人都明白摺疊屏的重量必須降下來,OPPO比起其他廠商更早重視這到一點,去年年底發布的Find N就將重量控制在275g,到了最近剛剛發布的Find N2更是將機身重量降到了233g——低於iPhone 13 Pro Max的238g,第一次讓摺疊屏手機的機身重量降至常規旗艦機的範圍內。

摺疊屏本質上是手機繼續大屏化的一種解決方案,同時為了追求便攜性而採用摺疊這一方式,兩個看似矛盾的目的造成了摺疊屏手機的不同階段。

在第一個階段,通過屏幕技術的改進,摺疊屏解決了大屏的基本使用體驗,隨後又改進了鉸鏈設計和工藝,讓摺痕問題大大改善。可以說,在第一個階段,廠商和供應鏈的努力方向是讓摺疊屏區別於常規旗艦的核心–那塊折可疊大屏在用戶心智中變得「可用」。

到第二階段,廠商在定價和機身重量上的不斷下探,本質上都是為了讓消費者更容易接受摺疊屏,彌補摺疊屏在手機市場上的短板。劉作虎也好,雷軍和趙明也罷,他們都指明了當前摺疊屏手機的主要任務是完成從“嘗鮮”到“常用”的轉變。換言之,摺疊屏手機正在從開始一切為了“摺疊屏”的概念,逐漸回歸“正常”,不管是定價,還是日常的使用體驗。

市場環境寒氣逼人:逆境中也有玩家跑出優勢

在市場大環境方面,2022年的手機市場無疑是令人感到失望的。多個關鍵數據表明,智能手機行業正在經歷着前所未有的寒冬,哪怕是蘋果這樣的頂級企業,也很難不被時代洪流影響。但對應的,在任何逆境中總有人可以逆流而上,而頭部手機廠商們顯然不會放棄成為“那個人”的機會,想方設法地進行調整、優化,以適應時代變遷。

因此,大環境雖差但也不乏亮眼表現,比如小米的全球戰略、vivo的高端成績,都足以成為2022年一道耀眼的註腳。

消極的市場大環境:有人歡喜有人愁

用“有人歡喜有人愁”來形容2022年的手機市場,在我看來可以說再貼切不過了。根據市場調查機構Canalys發布的智能手機出貨量統計分析數據,自2016年Q4出現1.3億台的高峰后,儘管數據存在波動,但隨後的每個季度手機出貨量都呈現總體下跌的趨勢。到2022年Q3,中國大陸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已跌至約7000萬台,同比增長率只有-10%。

如果說單一數據來源可靠性不佳,那由中國信通院發布的統計數據相信可以作為佐證:10月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總計約2436萬台,同比下降27.5%,其中新上市機型多達33款,同比增長了26.9%。據悉,今年1-10月份智能手機總出貨量僅為2.2億部,同比下降了21.9%。其中5G手機在今年的1-10月份中,總計出貨量1.73億部,同比下降17.7%,雖然“跑贏了大環境”,但總體情況不容樂觀。

對於今年出貨量“再創新低”的情況,可能有人會把問題歸咎於疫情下經濟不景氣、消費者消費意願低等老生常談的原因。但從近幾年的統計數據來看,即使我們刨去“被耽誤”的這幾年,不難發現智能手機貨量變化的兩個重要轉折點其實早多年前就已經已經出現:2016年Q3,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率出現下降;2017年Q2,同比增長率跌破0%。

也就是說,儘管疫情因素的確對國內手機出貨量帶來了影響,但其中真正的“決定性因素”其實另有其人。想要找出真正的原因,我們還得看回到手機品牌身上,看看哪些品牌可以在整體下行的大環境中逆流而上,哪些品牌則被大環境“淹沒”。

如果從出貨量的角度來看,vivo絕對是今年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中極為亮眼的表現:2022年Q3 vivo出貨量約1410萬台,市場份額約20%。儘管這一数字較去年同期下降了約430萬台和3%,但出貨量上的差距依舊可以彌補這一遺憾。而且如果我們考慮細分類目,不難發現vivo的手機出貨量組成,其實已經發生了變化。

Counterpoint數據显示,vivo在2022年上半年的重磅產品X80系列,幫助該品牌在第二季度獲得了國內高端智能手機市場市佔率從6%至13%的增長,領先於其他品牌而僅次於蘋果。換句話說,儘管出貨量整體下跌,但由於vivo想辦法賣出了更多的高端手機,而在銷量相同的前提下,高端手機佔比越高意味着手機的客單價也更高;而更高的客單價其實也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彌補手機出貨量降低的短板。很顯然,vivo是高端戰略實施后回報最可觀的手機廠商,銷量、客單價和份額都做到了逆勢增長。

圖片來源:vivo

其實從vivo的品牌發展來說,高端化的發展方向從未改變:自2020年發布採用微雲台技術的X50以來,vivo積累影像技術,將影像風格與能力作為品牌名片衝擊高端的做法就一直延續至今。而影像專精的特點也允許vivo在傳統高端手機堆疊核心配置的競爭中釋放出來,讓高端手機不再因為“採用了旗艦芯片而成為旗艦”,而是用真實的產品能力打動消費者。

如果說vivo用高端機“錨定”了自己的市場份額,那小米的做法則更為激進:既然國內市場不景氣,那為什麼不向全球市場進發,尋找更廣闊的手機市場呢?

2022年5月23日上午,小米官方宣布已與國際知名相機品牌徠卡達成了移動影像戰略合作。在小雷看來,這一合作不僅僅意味着小米要發力改善相機表現,同時也蘊含着小米希望藉助徠卡的國際影響力,向全球市場進發的決心。

與相機品牌合作,的確為手機廠商們帶來了極高的關注度,無論是華為、vivo還是OPPO,其所聯名推出的手機產品,無疑都獲得了出色的市場成績和關注度。以華為為例,與徠卡合作研發的華為P9在不到一年內就在全球賣出了1200萬台,相比上一代手機銷量增長了152%,這個成績哪怕放到當下也是非常恐怖的。有華為這樣成功的先例,小米和徠卡的合作勢必也能提高小米在海外的知名度,以及最重要的“品牌調性”。

網頁設計最專業,超強功能平台可客製,窩窩以「數位行銷」「品牌經營」「網站與應用程式」「印刷品設計」等四大主軸,為每一位客戶客製建立行銷脈絡及洞燭市場先機,請問台中電動車哪裡在賣比較便宜可以到台中景泰電動車門市去看看總店:臺中市潭子區潭秀里雅潭路一段102-1號。電動車補助推薦評價好的iphone維修中心擁有專業的維修技術團隊,同時聘請資深iphone手機維修專家,現場說明手機問題,快速修理,沒修好不收錢住家的頂樓裝太陽光電聽說可發揮隔熱功效一線推薦東陽能源擁有核心技術、產品研發、系統規劃設置、專業團隊的太陽能發電廠商。網頁設計一頭霧水該從何著手呢? 回頭車貨運收費標準宇安交通關係企業,自成立迄今,即秉持著「以誠待人」、「以實處事」的企業信念台中搬家公司教你幾個打包小技巧,輕鬆整理裝箱!還在煩惱搬家費用要多少哪?台中大展搬家線上試算搬家費用,從此不再擔心「物品怎麼計費」、「多少車才能裝完」台中搬家公司費用怎麼算?擁有20年純熟搬遷經驗,提供免費估價且流程透明更是5星評價的搬家公司好山好水露營車漫遊體驗露營車x公路旅行的十一個出遊特色。走到哪、玩到哪,彈性的出遊方案,行程跟出發地也可客製,產品缺大量曝光嗎?你需要的是一流包裝設計Google地圖已可更新顯示潭子電動車充電站設置地點!!廣告預算用在刀口上,台北網頁設計公司幫您達到更多曝光效益

由於海外布局起步早,小米在海外市場的知名度一直都不低,雖在北美市場銷量不佳,但在歐洲、亞洲市場中小米的表現並不遜色。只不過,由於小米進入海外市場的方式往往是“低端入門手機先行”,比如各款以Android Go為賣點的輕量化中低配智能手機,小米一直以來都無法在海外市場實現自己的高端化進程,這一點其實和小米前幾年在國內市場的表現有些類似。時至今日,國內依舊有不少消費者認為“小米不配賣4999”,而在海外市場,消費者則根本不會在高端手機的預選範圍內考慮小米手機。

針對這種情況,小米國際戰略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藉助徠卡的全球影響力,小米成功在全球高端市場樹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站穩了高端手機的腳步。而在以印度市場為主的亞洲市場,小米也成功複製了其在國內市場剛剛起步的發展方式:第一階段用低價與高性價比手機進入智能手機普及率不高的印度市場。而在品牌知名度建立起來后,小米在印度市場的運營也迅速轉變至“第二階段”。

圖片來源:小米

所謂的“第二階段”說到底其實非常簡單,只有三個重點:精簡產品、高度本地化以及最重要的社區運營。精簡產品很好理解:由於智能手機普及率確實不高,小米不需要面對國內智能手機高度內卷的競爭,與其將所有產品打包到印度增加管理成本,倒不如因地制宜,選擇各產品線的標誌性產品進入印度市場。

高度本地化則是小米在印度市場的另一個特點:由於印度語言過於混亂,全印度共有29種使用人口超過100萬人的語言,其中以官方語言印地語作為母語的人口數才3億人出頭,這直接導致蘋果、三星等品牌的手機無法對印度市場實現有效覆蓋。但如果大家對MIUI的早期發展有印象,應該知道多語言適配其實是MIUI的拿手好戲。

而用戶社區運營則更是小米的“品牌核心”,在印度市場,小米幾乎完全照搬了國內“米粉”社區,這對於印度這樣智能手機發展緩慢的市場來說無異於降維打擊。憑藉這樣因地制宜的海外戰略,小米成功在歐、亞市場站住腳步,並以此發散到更大的市場中去。而作為國內市場的“備份”,當國內市場整體形勢不理想時,小米“走出去”的國際戰略也能讓小米保留實力,為下一次衝擊高端做準備。

而作為“反面例子”,近幾年三星的銷量表現就有些“說不過去”了。自從Galaxy Note 7“點燃”了三星的全球市場份額后,三星在國內的表現就只能用“其他”一詞來形容。儘管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中能與蘋果為之抗衡的或許只有三星這一個品牌,儘管從銷量上看,三星依然是全球第一,但蘋果卻堅守住高端智能手機市場,讓三星电子顯得十分尷尬。

事實上,在近幾年裡,三星一直是“利字當頭”,自Galaxy S21系列開始,三星就在基礎款機型上增加盈利點,例如Galaxy S21換上了塑料背板與1080P分辨率显示屏,內存也從上一代的12GB降至8GB,售價卻與上代保持不變。同樣的招數依然沿用到了今年年初發布的Galaxy S22系列上,但顯然消費者們已經對這樣的策略感到十分失望了,畢竟作為一台起售價近5000元的機型,沒有任何突出性的優勢,幾乎無法吸引到來自消費者們的關注。

圖片來源:三星

當然,iPhone 14系列也遇到了類似三星的情況,較上代沒有明顯變化的iPhone 14及iPhone 14 Plus首銷就坐上了冷板凳。但與三星不同的是,即使基礎款銷量一般,蘋果依然有高端款撐住銷量,三星卻無法做到這一點。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發布的第三季度報告中提及,蘋果占高端市場份額達57%,而三星只有19%。根據最新的預測,蘋果或許會在第四季度中奪下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冠軍,即便三星的A系列低端機型擁有不俗的人氣,也無法與進入促銷期的iPhone相比。

不得不說,三星現在才考慮重拾高端市場份額,確實是“亡羊補牢”了。從中國手機市場來看,智能手機廠商們已經不再是單純堆硬件、拼性能的時代了,自研芯片、計算攝影、遊戲優化,這些部分的表現確實已經比三星要好不少,三星要想趕上“潮流”,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另一方面,三星Galaxy S系列的口碑已經被前兩代機型徹底玩壞,普通消費者還會堅定地選擇三星嗎?作為一位自我認同不是三星粉絲但又有多年“先行者”經驗的三星老用戶,我認為不太可能。

求變成為行業常態:有新玩家,也有新變化

正當手機廠商紛紛調整戰線尋求穩妥度過漫漫長冬的同一時刻,從低谷走出來不久的新能源汽車企業蔚來,成為久違的智能手機市場新角色。蔚來造手機態度相當認真,已在深圳上海建立超300人研發團隊,大量手機行業老兵加盟,前美圖移動高級副總裁易煒任軟件部門負責人。

(圖源:蔚來)

就如這家公司一直以來塑造的“寵粉”形象,蔚來CEO李斌率先在用戶交流中透露了做手機一事的大量細節:出發點是想給用戶車機互聯體驗最好的手機,大量車主使用iPhone但蘋果並不充分開放互聯接口,使蔚來做體驗整合很被動,因此親自下場做手機似乎是改善體驗最佳做法。

蔚來涉足手機業務來為高端車駕乘體驗錦上添花,看起來跟圍繞用戶做體驗和價值的品牌核心價值相當契合,然而這並不為外界普遍看好。多個行業人士一致認為,打造能與iPhone匹敵的智能手機絕非易事,甚至需要造車同等規模的投入才能做好手機,難以短時間交出漂亮答卷。

2022年12月29日,工商信息显示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股東從黃秀章和多機構共同組成,變為僅武漢星紀魅族科技有限公司,被外界視作魅族受創始人控制時代正式結束。近半年前的7月4日,吉利旗下星紀時代宣布持有魅族科技股權並取得控制,後者作為獨立品牌持續運營。

(圖源:魅族)

這家曾在不同層面給中國手機行業留下深刻印記的廠商,在市場環境收縮時期沒能進行足夠有效的轉型,一度大量收縮業務線出現產品迭代空窗期。輿論認為吉利的動作給魅族一線生機,使得魅族有充足的資金繼續研發推出旗艦智能手機產品,為吉利汽車智能座艙提供技術支持。

吉利在中國汽車行業飛速發展和電動化、智能化轉型過程中動作積極,領克、極氪等新創子品牌都有可圈可點表現,然而智能車機和延伸出來的座艙體驗暫未取得明顯優勢。在外界看來,魅族的操作系統設計和人機交互體驗,將為下一代智能座艙賦能,幫助吉利集團補齊短板。

關於歐加集團如何協調子品牌和相關產品線一事,在2022年末有了新進展:將正式開啟雙品牌時代。一加定位更明確,官方描述是OPPO旗下主打性能的先鋒品牌,代表OPPO線上產品線,除硬件綜合凈利潤率可以為零、入駐OPPO全國門店和售後,將單獨為一加投入百億資金。

調整的細節已經在OPPO和一加近一年內的新品中有所體現。從一加10 Pro到國內新增的Ace產品線,一加營銷和體驗都切換到了圍繞性能展開,另一側OPPO高端和旗艦紛紛搭載自研馬里亞納X影像芯片,並開始共享同哈蘇的品牌合作,打出與小米、vivo、華為對應的影像牌。

OPPO在12月的INNO DAY上正式確定了三大核心技術,即馬里亞納芯片計劃(硬件)、潘塔納爾計劃(軟件)和安第斯計劃(基礎服務),能感受到這家公司正小步快跑調整路線。用超越手機本身的軟硬件技術改善現有的移動互聯網體驗,也在為健康、VR/AR、元宇宙等未來方向打下基礎。

中國廣電的5G網絡在2022年年中啟動試運營,這意味着人們迎來了看得見摸得着的“第四大通信運營商”,有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之外的又一選擇。普通用戶可以在廣電相關渠道申請使用移動通信服務,並在自己的手機上使用192號段的廣電5G網絡訪問互聯網。

在外界看來,廣電5G當前最大的優勢是其他幾家運營商多年來求而不得的700MHz頻段,能夠以更大的覆蓋範圍向用戶提供5G移動通信服務。5G網絡自商用以來一直面臨着建設運營成本遠高於4G的問題,而700MHz頻段雖然速率上限受影響,但信號覆蓋方面的優勢不可小覷。

站在當下的時間點,中國廣電作為商業通信運營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暫時還沒有在通信資費或套餐搭配上較其他運營商有太多亮點,更多的是以相似的價格提供相似的服務內容,廣電5G如何與各地廣電寬帶、節目內容等相結合,也需要這家新興的運營商持續發掘創新。

歐盟在2022年正式批准法案,兩年後也就是2024年起,於歐盟各國銷售的智能手機、平板、相機、耳機等电子設備都將統一使用USB-C接口,筆記本電腦也將做出改變。蘋果將受到不小影響,屆時iPhone會應要求放棄Lightning接口,換成其他品牌手機早已搭載的USB-C接口。

從iPod到iPhone,蘋果都會在自家的电子設備上推行自有標準的接口和線纜,目前iPhone上已經使用了Lightning接口超過十年。除了用戶無法跟其他設備共用線纜,這套自有連接生態還創造龐大的商業鏈條,為蘋果每年貢獻超50億美元相關營收,因此一直對歐盟法案持反對意見。

其他品牌智能手機和电子設備上廣泛使用的USB-C接口,憑藉著統一的形制和不分正反的體驗獲得不少正面評價,然而這並不意味着接口和線纜就此一勞永逸。無論是具體的針腳定義還是快速充電,仍存在着各家廠商規範不一、成本居高不下等問題,還將在同一形態下繼續分化。

蘋果與中國代工廠之間的合作一度被視作美談,評論認為蘋果通過此舉分散資產布局,並間接帶動中國消費电子設計生產水準實現更快進步。俗話說天下有不散的宴席,蘋果產品代工正悄然發生變化,AirPods 3轉到越南製造后,2022年底更爆出iPhone生產線也在往其他國家轉移。

但這並不意味着中國市場的重要程度已不同往日,也並不代表蘋果是一夜之間就做出決定——在新的全球合作形勢政策變化,以及代工費用、進出口關稅等成本因素影響下,中國不再是最有性價比(或者說最廉價)的生產地,因此蘋果和不少企業一樣選擇了在其他地方進行生產。

對於原本的中國代工企業來說,蘋果和其他品牌做出的改變既是危機也是機遇。已經有相當一部分玩家因退出蘋果供應鏈而被資本看冷,也有多家企業在這之前就積極投入轉型,與中國科技品牌合作應用技術創新。這幾年能看到的手機等設備“彎道超車”,恰是有這些改變在推動。

展望2023:巨頭混戰難決新王,摺疊屏成為“全村的希望”

2023年對全國各行各業來說都是巨大的機會,對智能手機行業也是如此。一方面,防疫政策調整很可能重新激發經濟活力,為已經步入寒冬的智能手機添一把柴火,是為“雪中送炭”;另一方面,有錢此前技術積累的鋪墊,2023年更多的技術成果將會快速成熟、落地,激起消費者的換機慾望。

對於2023年的智能手機市場,小雷整體的態度是審慎樂觀,既能見到銷量負增長的放緩,也能見到新技術、新產品的出現,為我們帶來驚喜。

2023的市場走向:誰能笑到最後,誰是最強黑馬?

如果要說2023年哪家廠商有機會給予我們驚喜的話,那麼小雷一定會投一加一票。作為一個在海外市場打響名聲,隨後選擇反攻國內市場的品牌,一加在多年來都以只出頂配旗艦的理念而著稱,而“不將就”也是大家最熟知的標籤。然而在國內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中,只出“真旗艦”的一加要麼被“卷”下去,要麼只能尋求改變另覓出路。

“改變”,這就是一加做出的抉擇。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一加經歷了品牌策略和產品研發的陣痛期,從“不將就”,到“擴充中端”,再到“聯名哈蘇”,直到復活OPPO ACE系列后,一加才逐漸把產品重點放在了性能和遊戲體驗上,以極限性能為賣點,精準面向年輕用戶。

(圖片來源:一加手機) 

對於一加而言,2023年可謂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成為OPPO子品牌后,除了資金和研發等內在資源以外,一加手機原先最為缺乏的外在資源門店和售後也一併得到了改變,甚至有望成為線下服務最完備的線上品牌。在國內手機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的情況下,一加選擇持續深耕性能市場,如果OPPO在遊戲優化等方面的技術與成果,能和一加自身的硬件調教能力進行有機結合的話,也許真的能綻放出不一樣的花朵。

(圖片來源:一加手機)

除了一加以外,幾乎沉寂了整整一年半時間的魅族,也再度迎來了重登高峰的契機。作為國內首家發力智能手機市場的品牌,魅族曾以其“小而美”的特點而著稱,巔峰時也曾經創下過年銷量千萬台的紀錄,但在近年在大品牌越來越卷的競爭下,這類小眾品牌普遍因為不夠“內卷”而陷入沉寂,甚至淪落到2022年一台新機都沒有的情況。

自2022年7月確認得到吉利資金支持后,魅族似乎一下子就有了底氣,先是在年底推出了FlymeAuto車機系統、正式宣布進軍車機領域,又在2022年結束前夕召開2022年魅友大會,宣布將於2023年正式推出魅族20系列旗艦手機。

擺在魅族20面前的是問題是,魅族的優勢還剩哪些?又有多少勝算呢?個人認為,即便是在最窘迫的情況下,魅族推出的18系列依然不乏亮點,FlymeOS和魅族的性能調校都值得一提。如今得到吉利鼎力支持,魅族20系列的機身設計、充電續航、影像能力都值得期待,而未來三年內將建設1000家全場景門店的承諾,也有效補充了魅族線下能力不足的缺點。

面對着市場眾多旗艦機型的挑戰,魅族能否憑藉自身特點再度脫穎而出,甚至和吉利汽車形成合眾之勢呢?這是小雷在2023年的一大關注點。

 (圖片來源:魅族手機)

當然,以上分析的還只是“有潛力”的廠商,這些廠商距離成為巨頭還有很大距離。根據IDC預測,受到疫情持續影響,經濟環境和消費者信心需要更長時間恢復,預計2023年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將同比下降0.9%,而且消費者的換機周期預計將會增加到34個月。在這不斷縮緊的市場中,哪家手機廠商能夠成為2023年的銷量冠軍就成了大家關心的話題。

在我看來,2023年最有可能成為銷量冠軍的國產品牌應該還是vivo。原因有很多,首先,產品布局方面,2022年的vivo和iQOO幾乎做到每個月都有新機型推出,包括vivo X80、iQOO Neo6等一系列2000-4000元的中端機和以vivo X Fold為首的高端旗艦表現都很亮眼。可以預見,明年vivo依然會堅持這樣層次分明的機海戰術,以此吸引整個終端市場的眼球。

其次,線下市場方面,如今國內疫情狀況正在穩中向好,沉寂了三年的線下市場有望在明年重新煥發生機。作為國內線下渠道保有量前二的品牌,vivo在疫情期間積極採取各項措施維護自己的線下代理經銷體系,憑藉著在下沉市場的深度布局,vivo在2023年必會把線下優勢持續放大,力求和消費者打成一片。

(圖片來源:vivo) 

再次,品牌認知方面,如今的vivo已然將重心進一步向高端方向轉移,品牌形象改頭換面。要知道,在過去vivo最鮮明的標識是娛樂化、年輕化,營銷活動中有大量的綜藝冠名、明星代言,如今這類品牌活動大幅減少,相反和博鰲亞洲論壇、世界杯的合作更加突出。在成功塑造商務與科技創新的調性后,vivo的沖高之路顯然會更加順利。

最後,核心技術方面,vivo深知芯片作為手機最核心的元器件,因此選擇了同時走自研和聯合研發兩條道路。自從2021年9月推出首款自研影像芯片V1之後,vivo又陸續推出了V1+和V2,通過自研+聯合研發的方法打造出了國內最出色的夜景影像系統。只要vivo堅持對前沿技術的探索和投入,就有希望實現1+1>2的效果。

有趣的是,與今年整體市場的低迷表現不同,高端手機市場在今年呈現出了逆勢上揚的態勢。在手機市場整體呈現收縮態勢的情況下,蘋果對於全球手機市場,尤其是高端手機市場統治力反而進一步增強,儘管產品沒有多少新意,但是憑藉更加激進的定價策略,蘋果在全球高端手機市場的銷售佔比一度達到了57%,展現出了碾壓性的優勢。

問題來了,到了2023年,蘋果是否還能繼續延續這種“躺贏”的局勢呢?在我看來,蘋果明年必將面對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一方面,從近幾代A系列芯片的表現來看,因為蘋果核心芯片部門人才流失嚴重的原因,蘋果自研芯片已經不及過往那樣具有性能優勢,甚至開始出現“擠牙膏”的情況,而“靈動島”的出現足以證明iPhone系列的創新已經走到了瓶頸。

另一方面,高通和聯發科則處於近些年的最佳狀態。在台積電4nm製程的幫助下,高通8 Gen2處理器不但一雪前恥,更是在GPU性能上面超越了蘋果A16處理器,而聯發科也已經不再是只會生產中低端芯片的廠商,旗下芯片天璣8200、天璣9200都有着出色的性能表現。換言之,蘋果和安卓之間長久以來一直存在着的性能差距已經悄然被抹平,甚至超越了。

在抹平了性能上的差異后,國產旗艦手機在充電、續航、显示、音頻、影像方面的優勢也會逐漸顯現出來。2023年,手機市場將會迎來芯片、傳感器的大升級,預計市場的消費欲預計也會有所提升。對於國產品牌來說,好的競爭環境已經有了,就差好的產品和體驗來打動消費者了。換言之,2023年可能是國產手機反撲的最好機會。

2023的技術展望:舊瓶新酒能玩出什麼花樣?

在過去的一年裡,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越發激烈,許多智能手機廠商都寄希望於一些獨有的功能、特點可以吸引到用戶對自己產品的關注。拋開各有喜好的外觀不談,廠商們在影像、显示、音頻等領域的內卷已經催生出不少新技術,看似沒有太大的變化的智能手機,其實正在拉大與上一代產品的差距。

先來看看影像領域,過去許多旗艦手機的影像性能都依賴於更大尺寸的傳感器和更高配置的攝像模組,剩下就是算法上的對抗。影像算法伴隨着智能手機的發展走到今天,已經不再僅僅是軟件層面的“算法”,為了實現更好的處理效果和更高的處理效率,一些廠商開始用獨立影像芯片來輔助中央處理器,併為影像模塊提供單獨的運算支持。

比如OPPO的馬里亞納X、vivo的V2等都是針對影像模組設計的獨立影像芯片,在實際使用中有着不錯的表現,通過獨立影像芯片,智能手機可以在HDR、夜景等對運算性能需求較高的場景中拍攝出更好的畫面。

在獨立影像芯片的幫助下,計算攝影將達到新的高度,現如今安卓手機被詬病的一些影像弱點,其實很大程度上都源自算法缺陷和算力不足,無法支撐影像算法實時運算給出讓人滿足的畫面。

隨着用戶對影像技術的追求進一步提升,在2023年的智能手機市場中,我們或許可以看到更多的獨立影像芯片被應到到手機中,OPPO與vivo已經證明了獨立影像芯片的實用性,接下來小米、華為等品牌都有可能在次年跟進,影像領域將在2023年進入一個新的戰場。

在影像之外,音頻也成為智能手機廠商的新戰場,隨着TWS耳機成為主流,如今的消費者對手機的無線音頻性能也提出來更高的要求,這是傳統的有線音頻技術所無法滿足的。延遲、續航、傳輸速率等問題都有待解決,經過數年的迭代更新,LE Audio協議終於走到了成熟階段。

LE Audio是新一代無線傳輸協議,對比目前主流的SBC等無線傳輸協議有着更高的傳輸速率和編解碼效率,可以在相同的數據包中攜帶更多的音頻數據,同時擁有更低的音頻延遲。LE Audio在Android 13系統上已經獲得支持,相應的藍牙芯片已經進入商用階段,在年末已經有適配的產品上市。

對於多數用戶來說,LE Audio的普及將很好解決無損音頻傳輸以及低延遲等需求。不過,對於有着更高要求的用戶來說,LE Audio或許還不足以滿足需求,為此OPPO提供了另一條路線——馬里亞納Y,一顆獨立的無線音頻芯片。

獨立無線音頻芯片能夠為無線音頻傳輸提供更穩定、更高速率的傳輸,並且可以依靠內置的NPU實現音頻分離技術。此外,獨立音頻芯片可以為計算音頻提供更高的算力支持,包括主動降噪、空間音頻等功能都對算法與算力有着更高的要求,隨着無線音頻成為用戶關注的重點之一,獨立無線音頻芯片或將在旗艦手機中成為標配。

影像與音頻兩個領域的競爭將在2023年變得更加激烈,並且在獨立芯片的輔助下迅速拉開與前代產品的差距。對於用戶來說,雖然兩者在功能描述上十分相似,但是在實際使用中很快就會發現前代產品與新產品之間的區別,計算攝影和計算音頻將會革新普通用戶的使用體驗。

2023的摺疊屏手機展望:最大的懸念在蘋果身上

從首個摺疊屏手機概念誕生至今已經過去十年,這十年間手機廠商和上下游供應鏈解決了技術攻克、產品整合和成本控制等多個難題,最終讓摺疊屏手機在2022年做到高度可用的狀態:整體產品無明顯缺憾,價格大幅降低來到主流水準。小雷認為,摺疊屏手機在關鍵的2023年依然會以優化為主,但有幾個方向會成為重點。

首先是進一步的減重,現在主流摺疊屏手機的重量相比此前已經明顯減重,來到了230克上下,甚至比iPhone 14 Pro Max更加輕便。以“大屏產品”的角度來看,這樣的重量的確已經超出預期,但畢竟摺疊屏手機是一款“大屏幕小型化”的產品,未來進一步的減重甚至進入200克以內也不是沒有可能。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手機廠商有兩個方向。第一是內部結構,尤其是鉸鏈結構的精簡,這方面的代表產品是榮耀Magic Vs,不過對應的代價是會損失部分功能,比如“屏幕懸停”。第二是材質的優化,更輕但強度更高的材質比如鈦合金、碳纖維等逐漸進入大眾視野,構成了摺疊屏手機的內部框架,也能達到一定的減重效果。而對應的負面作用則是成本增加,而且材質的改變對內部框架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內部開發帶來更大難題。

 (圖片來源:OPPO)

或者,2023年的智能手機廠商會同時用上這兩個思路來讓摺疊屏手機進一步減重,小雷相信到2023年底,重量接近200克甚至低於200克的大屏(展開后屏幕尺寸接近7英寸或者超過7英寸)摺疊屏手機將會面世。

其次,2023年摺疊屏手機的另一個發展方向是周邊配置的持續補足,在續航時間、充電規格上得到提升,直至看齊直板旗艦。目前為止,摺疊屏手機上電池容量最大的產品為年底發布的榮耀Magic Vs,達5000毫安時,不過內屏尺寸達到7.9英寸,還要支持90Hz刷新率,續航時間並沒有太出眾。

而未來摺疊屏手機廠商想要繼續提升續航,無非是增大電池容量和降低平台功耗等方向,而無論哪個方向,在實現層面均有不小難度。經過這些年發展,手機用鋰電池的密度已經有了顯著提升,但由於摺疊屏手機的特殊構造,需要在左右兩個機身中各放入電池,無法讓鋰電發揮高密度優勢,在保證電池容量之餘縮小體積。至於降低平台功耗,一方面要和供應鏈合作對關鍵零部件進行優化甚至定製,成本和技術難度都不好控制;另一方面對系統資源調度算法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最終又會演變成軟件方面的難題攻關。

總而言之,2023年可預見的是,摺疊屏手機在綜合體驗上只會出現較小幅度的變化,大多以基礎體驗提升為主。這樣的變化也說明一點,摺疊屏手機在攻克摺痕可見性、鉸鏈壽命后,整體完成度已經非常高,距離被大眾接受更進一步。

當產品力逐漸完善後,有關摺疊屏手機的另一點就成了關鍵:到底價格走勢會如何變化?

小雷認為,摺疊屏手機越發便宜是不可逆的大趨勢,唯一需要討論的只有“到底能便宜到什麼程度”。2021年,OPPO Find N刷新了摺疊屏手機的價格下限,但2022年登場的Find N2甚至沒有保持原價,而是上漲了一些;刷新價格下限的工作交給了豎折摺疊屏手機,如華為的Pocket S和moto Razr 5G 2022。vivo X Fold+、榮耀Magic Vs等,依然是接近萬元的超高端手機,如此一來摺疊屏手機的價格布局就很明顯了:大屏橫向摺疊屏價格保持在iPhone Pro系列手機範圍,也以iPhone Pro系列手機作為主要競爭對手;小屏豎折摺疊屏手機價格會下探至4500元左右,以主流安卓旗艦,或者說iPhone数字系列為主要競爭對手。

毫無疑問,這樣的變化趨勢符合邏輯,因為大屏摺疊屏產品受限於體積和基本體驗(續航、屏幕等)成本難以不斷下探,倒不如直接定位高端旗艦,靠堆料和差異化體驗衝擊iPhone Pro系列手機的市場份額;而豎向摺疊屏手機,從OPPO、華為等廠商的動作來看已經有了明確定義,那就是將其打造成“時尚單品”,靠潮流熟悉俘獲年輕消費者,尤其是女性消費者的芳心。同時,這類產品在體驗上的局部閹割可以有效控製成本,帶動價格下探和摺疊屏手機的進一步滲透。

然後,來到了2023年摺疊屏手機領域的最後一個懸念:我們能見到蘋果的摺疊屏手機嗎?小雷給出的答案是:不能。誠然,今年曾傳出多個和蘋果摺疊屏項目有關的傳聞,包括“蘋果打算用摺疊屏平板來取代iPad”等,給人更多的遐想空間。但實際上,小雷已經覺得蘋果可能根本就不對摺疊屏產品感興趣,至少在當前環境中,摺疊屏產品本身的成熟程度、實用性等,都對其存在價值帶來的不少質疑。

更重要的是,目前iPhone依然大賣,蘋果並未受到太多威脅,不像安卓手機廠商那樣需要靠摺疊屏這種差異化體驗來對抗iPhone。因此,考慮到產品的商業價值和市場價值,小雷大膽預測2023年依然不會見到iPhone的摺疊屏產品。

總結:站在時代拐點,等候下一隻起飛的豬

縱觀2022年的智能手機行業,整體的趨勢其實不是技術、體驗的大幅度創新,而是既有產品的繼續完善。傳統智能手機也好,摺疊屏手機也好,他們在2022年繼續得到優化,對消費者來說的確擁有了更多的可選項,哪怕“嘗鮮”也不用擔心需要承擔太多的體驗妥協。

難能可貴的是,智能手機作為一個相對“年長”的品類哪怕已經進入衰退期,手機廠商中也很少出現“擺爛”、“躺平”的現象,而是繼續以微觀角度挖掘用戶需求,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市場機構預測,2023年夏天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或迎來反彈,而無論預測是否會兌現,我們也相信中國的頭部手機廠商已經做好準備:不斷投入研發以充實自己,以最萬全的準備等待下一個“風口上的豬”。

https://www.tmtpost.com/6377367.html

您可能也會喜歡…